今天,当我们希望能为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出谋划策时,能回避权力拥有者与普通平民在住房财产资源拥有上的天差地别的不平等吗?能不去正视这个不平等吗?在这里,用什么形式来解决这个不平 等,是另一回事。
所以说,住房首先是社会政策,其次才是经济政策。房地产本来就有很大的社会性。
欧美一些国家就有这样的先例。政策的科学性首先要以现实为基础。工薪阶层是可以付钱的,主要是公共住房的价格要合理。您如何看待房地产增长与2009年度中国GDP实现8.7%增速的关系?郑永年:这次金融危机之中,政府启动庞大资金的投资计划,也有很大一部分流向房地产。现在讲城乡一体化,要有具体的政策,要把这三个统一起来才行,本质上围绕土地这一问题。
如果站在地方政府的立场上,它们既要财政收入又要完成GDP指标,很多地方不卖地又能做什么?毫不夸张地说,房地产已经绑架了中国经济。与此平行存在的现实是,中国不少家庭无力购房。这个复苏的阶段恐怕还有一段是属于零增长、低增长的阶段。
在世界环境下,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些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前景,自然也是人们关注的事情。这样整个经济会逐步在2010年走出阴影。在这个意义上,当然也就有可能提前走出这个阴影。进入 樊纲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世界经济 。
这个8000亿美元和中国的6000亿美元比较起来的差别在什么地方呢?中国这6000亿美元会实实在在地花到实体经济上去,如果不是消费的话,也是投资项目上。最近中国的网站上,很多评论在说这件事情,说这是连教科书里都没有的方法,而美国在实行这种救助的方案。
我认为就目前来看,就金融危机和实体经济衰退的相互影响来看,就世界三大中心经济体一美国、欧洲和日本目前的现状,特别是金融危机在继续深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逐步深化这样一个目前的现状来讲,我认为,我们得做好两年衰退的准备。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中国政府出台政策的背景下,我个人的预期是中国2008年达到8%的增长应该说还是很有可能的。即使美国经济明年可以衰退得少一点,但是对三大经济体的平均而言,我想两年衰退的可能性现在在增长,而不是在减少。所以,中国的经济复苏是一个积极的因素,但是对世界的影响还是有限的。
最后,现在在这样的危机下,中国需要思考更多的,其实已经不是短期的问题,而是长期的问题,包括如何解决中国50%左右的储蓄率、30%左右的居民消费率等长期问题。这些在教科书里面都是讲到了的。再次,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中国的增长对世界的影响有多大。中国仍然是一个低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在全世界的GDP当中只占7%。
也许我们在当年增长的过程中,在增量中可以占比较大,但是这次的世界经济的调整是存量调整,所以我个人不认为,这次包括世界价格的调整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变化,是中国的需求决定的。作为一个中国经济学者,我这里首先对中国的现状做一点分析。
这个8%,当然主要还在消化存货。特别是中国前几年就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政策,试图抑制过热的趋势。
我个人也非常怀疑现在一个官方的说法,是美国经济明年可以有正的增长。这次是存量调整,主要是中心国家的存量要远远大于我们这些边缘国家的经济存量。而这些钱不会有很多去堵金融的窟窿,不会掉进金融的黑洞,并没有产生实际的需求。希望通过这样的刺激计划加上其它的使经济重新增长的复苏计划的政策,2010年的时候,政府虽然仍然需要进行一些投入,进行一些支出,但是,企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会开始恢复。世界的复苏还是要靠中心国家的复苏才能真正实现。因此2009年很可能的情况是尽管有8%的增长,但是市场仍不活跃,企业的利润比较低,失业率还会比较高。
我说也不是完全没有,这个相当于直升机抛洒。关于世界的现状和前景。
特别是从财政、金融和外汇几个方面看,中国财政这些年实际上是有盈余的,而且中国的国债和GDP的比例关系只有22%,比起现在的其它一些大国,这是最低的。而且中国的市场从2007年第四季度就开始了调整的过程,包括股市、资本市场的调整,包括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包括投资增长速度逐步放缓。
中国有2万亿美元的储备,外汇条件也很好。其次,由于中国过去的政策都比较谨慎,采取了抑制经济的政策,所以各方面的平衡关系目前来看还是比较好的。
中国的金融体系、银行体系经过改革、调整,目前处在比较好的状态,坏账率是很低的。尽管我们这一两天有了几个好消息,比如说美国的住房开工率2月份有所上涨,又有了美国的联储承诺要回购大量的国债和证券。而且主要是政府投资,企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还是相当低迷。我们现在特别需要一个长期的对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在这个目标下,我们即使在危机的时候也要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包括改革、开放、调整,使我们在危机之后,中国经济能够继续持续增长,真正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各方面问题。
两年衰退之后,也刚刚进入复苏的阶段。现在这种可能性在加大,而不是在减少。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中国调整经济的余地就比较大,而且是实实在在的余地。我个人不相信,在大约两三个星期以前很多金融机构的经济学家和世界上的一些经济学家所预测的,说美国的经济今年第四季度就会出现2%以上的增长。
应该说中国周期是提前发生了的既有害于产业结构调整,也不利于抑制通货膨胀。
购买资源的建议之所以苍白无力,是因为决定的因素是政治而不是价格。由于健康水平的改善,这些人的期望寿命有可能接近80岁。但谁也没有料到:宋鸿兵的货币战争荣登2007年烂书排行榜榜首之后不久,他所预言的美国次贷危机却不幸而言中地现身了。其主要原因是国际资本的年交易量远超过国际商品的年贸易量——决定性的因素不是市场供求状况,而是国际投机资本的流向。
三、融入全球经济,中国准备好了吗新世纪伊始,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外贸依存度从18%迅速上升到37%,使中国经济最终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走上了持续高速增长的快车道。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把中国和美国的利益第一次紧密地联在了一起,却没有给债权人一点自我处置的能力。
加上多年来行之有效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的老龄化深度和持续时间,将远远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在按成本价售房的诱惑下,凡是占有公家住房的干部、职工,都愿意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购买住房。
中国政府不得不重新启动上次危机时曾经有效的财政、信贷扩张措施,但命运之神还会特别眷顾中国吗?其实连老百姓都明白:融入全球经济之后,中国经济不可能在西方经济见底前重新恢复高速增长。问题出在哪里呢?思想观念上走极端:从计划即法律滑向市场万能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